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7
承办: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管理:临汾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晋公网安备14100002000604 网站标识码:1410250001
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生产,产品成本制约销售价格,这是所有销售市场的定律,供求关系决定生产和价格,市场会通过自动调节供求关系来决定生产规模与产品价格。一直以来,我国生猪、蔬菜市场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供不应求—价格大涨—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供求关系在这里似乎永远都得不到平衡,农民种植蔬菜的风险不亚于经营小型企业。
一、蔬菜市场价格一路走低
1.全国蔬菜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全国蔬菜市场行情略差,1-6月全国蔬菜月平均价格呈现出了持续下跌的趋势,从1月份的5.86元/公斤跌到6月份的4.17元/公斤,每公斤下跌1.69元,下降28.8%。且平均价格低于上年同期,2—4月,蔬菜月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低1—2元/公斤,一直持续到6月份才比上年同期略高0.32元/公斤。
2.临汾蔬菜价格低于全国水平。上半年以来,临汾市蔬菜市场价格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元/公斤。月平均价格也呈现出持续下跌趋势,从1月份的4.09元/公斤跌到6月份的2.41元/公斤,每公斤下跌1.68元,下降41.1%,降幅高于全国水平。同时,月平均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2—5月,月平均蔬菜价格每公斤比上年同期低1—2元,一直持续到6月份每公斤才略高于上年同期0.11元,但仍比全国平均价格低1.65元/公斤。
持续走低的价格会影响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导致蔬菜种植减少,蔬菜产量下降,进而影响下一阶段或者下一年蔬菜价格。
二、蔬菜生产情况基本平稳
1.播种面积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1-2季度,临汾市蔬菜播种面积7379.3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508公顷,下降6.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1个百分点。影响蔬菜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大棚数量减少,2016年末全市大棚29453个,比2015年减少2819个。人工费用不断增加导致的种菜成本上涨,以及技术掌握不成熟导致的大棚管理不善、效益低下,使许多农民放弃了大棚种植。例如乡宁县蔬菜大棚大面积减少,面积、产量均比上年减少40%以上;二是山区气候影响,临汾市山区县较多,而山区县有气温较低的特点,蔬菜、瓜果成熟期较晚(现行蔬菜季报表制度规定,有产量方可填报收获的播种面积)。例如隰县、永和、大宁、乡宁等县作为高产量的四季豆和黄瓜许多乡镇二季度没有产量;三是征地政策影响,受修路、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等征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尧都区、大宁县、吉县、古县等县蔬菜面积均有所减少。例如古县旧县镇由于长临高速及连接线占地修路,共涉及旧县村,西堡村,并侯村,孔家垣,尧店,小曲,秦王庙等村,农作物面积减少约4400亩。
2.蔬菜产量较上年同期平稳增长。上半年,临汾市蔬菜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万吨,由一季度的下降4.3%转为增长6.6%。蔬菜面积减少而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叶菜类蔬菜成熟,随着二季度气候转暖,加之今年雨水充足,到成熟期的叶菜类蔬菜产量较高。全市叶菜类面积同比下降15.6%,而产量同比增长9.8%;二是加大了食用菌种植,全市食用菌产量增加20.6%,报表制度规定食用菌只报产量,不上报播种面积。例如曲沃蔬菜面积下降1.0%,而产量增加16%,主要就是食用菌产量增加引起的。
三、全年蔬菜生产情况及后期价格预计
1.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略降,产量增长。随着山区县露地蔬菜成熟期的来临,三季度临汾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极有可能会出现增长。进入四季度,气候转冷,面积和产量会有所缩减。预计全年累计蔬菜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产量保持增长。
2.预计三季度蔬菜价格趋稳,四季度回升。蔬菜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供给变化的影响,以及节假日带来的需求增大的影响。随着进入夏季,虽然蔬菜产量不断增长,但运输成本和储存成本也相应增加,加之暑期消费带动,三季度蔬菜价格虽略有下降,但会逐步趋稳。进入四季度,气候转冷,蔬菜产量下降会影响价格回升。
四、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蔬菜
蔬菜行情大幅度变化情况时有发生,价格过高影响消费者的“菜篮子”,价格过低影响农民的“钱袋子”。蔬菜行情的大幅度波动,主要根源之一是种植的不稳定因素,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蔬菜就成为了保障农民“钱袋子”与消费者“菜篮子”的关键。
1.加强蔬菜生产信息采集,及时提供有效监测预警。生产环节的菜农获取市场信息渠道相对闭塞、以及对信息处理不当,经常出现“行情好了一窝蜂的种,行情不好,大家都不种”的羊群效应现象。一是建议政府部门通过设定信息采集点,对全市主要蔬菜生产地进行重点监测,掌握主要蔬菜育苗种类、种植面积及上市档期和数量等信息;二是建议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发布,使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帮助菜农做好品种布局和茬口安排,正确引导农民理性安排生产种类,规避产业发展雷同,蔬菜产品单一,过剩上市集中的市场风险,引导产品有序流通。
2.多渠道降低菜农风险,激发农民种菜积极性。农民只有“不赔钱”才会种菜,只有“能挣钱”才会积极种菜。一方面通过制定蔬菜种植补贴政策、推广蔬菜目标价格保险机制、积极提供技术保障等各种渠道降低农民种植蔬菜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市场规律,提供有效信息(例如:从今年菜价走势以及蔬菜市场规律分析,明年蔬菜种植量会大幅减少,菜价有望回升。),激发农民种菜积极性,还要适度引导农民种植本地市场稀缺品种蔬菜,开拓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利润。
3.注重种植新技术引进,开创大棚新管理方式。大部分农民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差,观念更新较慢,相比没有见过的品种,他们更愿意种植传统的蔬菜。一方面政府部门及农业龙头企业应积极主动承担稀缺品种蔬菜的引进,尤其是种植技术的引进。努力丰富市民的“菜篮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减少“跟风”种植大路菜造成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损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创新大棚管理方式,通过扶持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单位,新建、扩建、改建温室大棚,租赁给农户或者聘用农户种植,并且提供技术保障和销售渠道,降低菜农种植风险,增强农民种植意愿。
注: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为农产品价格信息网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7
承办: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管理:临汾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晋公网安备14100002000604 网站标识码:1410250001